相信不少小伙伴最近刷视频、翻热搜时,都被“全运会开幕式不对外售票”这条新闻刷屏过吧?“啥?今年全运会开幕式居然不卖票?你这是让我白嫖?”“这波操作有点猛啊,到底是为啥呢?”别急,花几分钟,我给你扒一扒这档子事儿,保证你一看就懂,顺带还能涨点姿势。
根据我翻阅的至少十个靠谱消息源,主要原因大致能归纳为以下几点:
1. 保障安全,防止人满为患
不卖票直接砍掉超大规模民众涌入的可能,毕竟开幕式现场往往是多重安全检查的大本营。防止“人挤人”引发拥堵,得优先保障运动员、嘉宾、工作人员和媒体的进出顺畅,这在大场面操作中,那简直就是头等大事。
2. 内部邀请制,体现“高大上”体验感
全运会开幕式本质上是为各省市代表团、国家领导、特邀嘉宾准备的专属盛宴,它更像是一场VIP派对而非公开普及式的演出。所以现场门票更多是内部赠送或分配,普通老百姓想蹭这场派对,抱歉,门槛肉眼可见。
3. 直播变成主流观赛渠道,多渠道覆盖观众
全运会开幕式的精彩内容,直播覆盖全国乃至全球。既保证了观众的观看体验,又避免了场馆容量的限制。尤其是在当前“宅经济”和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,大家发现坐家里吃爆米花配屏幕看,更香实惠。
4. 防黄牛倒卖,杜绝炒票现象
你想想,开幕式票一旦公开售卖,黄牛党是不是立马就冲锋陷阵了?价格炒到天价、二手平台炒作火爆,一边是民众望“票”兴叹,一边是黑市欣欣向荣。通过不公开售票,*限度地切断了黄牛倒卖链条,做得稳稳的。
5. 场地容量有限,硬件设施限制
就算想放大招卖票,场馆座位数也终归有限,不超过几万人的量级,对于全国人口基数,这简直是杯水车薪。卖票也没意义,倒不如集中力量服务重点群体,避免不必要的浪费。
大多官方说法里,强调的是“控制人员规模,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”,这几年大家也都懂,啥时候不是“人多了就麻烦”?所以不要误会,这不是什么“操作失误”,而是精心策划后的合理安排。
对了,要是你还在幻想“是不是给运动员家属优待票啊?”答案是肯定的。运动员亲友团一般都会有优先安排,只不过这也得通过官方渠道,不能自己网上去抢,毕竟这场面有点“一票难求”的节奏,官方一分为二划掉,这点是必须保证的。
说到这里,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:“那普通观众怎么有机会现场感受这种氛围呢?”这就得看场馆外的气氛营造和各种街头大屏直播了。其实,全运会的文化节之类活动确实给大众创造了很多互动和观赛体验,只不过和开幕式这种彼此“高冷面子大戏”是两个层次。
其实,用“不开卖票”这招,官方避免的不是大家现场热情,而是现场秩序和安全风险。毕竟,现场出现大规模的非官方票务买卖和观众超员,不但伤神也伤财——谁让这是个大型国事级别的活动呢。
而且你想想,这个全运会是全国各个省市运动员的展示舞台,开幕式自然是一个“闪闪发光”的红毯秀,重点当然是给运动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营造*环境,咱“吃瓜群众”就在家看转播瞧热闹不香么?
说白了,这多半就是“官方版派对”,搞个“谁请谁来”,不想成了网上票贩子们的“盛宴”,更不想开幕式现场被挤成“春运车站”。
其实咱们网友们也别这么较劲,毕竟想现场感受气氛,还可以去现场周边的景点、文化展览转转,体验氛围也是杠杠的,而且,比起费劲抢票,在家“躺赢高清直播+零食大餐”,*是人生赢家!
所以,全运会开幕式为何不对外售票?大概就是官方在“安全”、“秩序”、“体验”这三座大山下斗智斗勇,顺便还给黄牛放了个假期。想现场扑街?不如先去练练马拉松,哪天运气好,运动员那水平提高点,也许下次你自己就上场了。
突然想到一个问题:既然不开卖票,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想进场的“吃瓜群众”都成了传说?那这些传说,会不会也被划进了全运会的“史上*观众名单”?